骗子自述:就是利用了受害人两大心理软肋——贪婪和恐惧

2021年9月9日 评论 1

为了丰富宣传形式,全国各家反诈系列公众号都是绞尽脑汁,制作形式多样的宣传推送文章、音视频、漫画等应有尽有。

但是,到公安局报案

被电信诈骗的群众

还是不少

所以今天这期内容的灵魂一问:我们为什么会被电信诈骗???

37岁的陈某某,他本是积极向上的青年,却因为要在短时间内“赚大钱”,走上了电信诈骗之路。

他由提醒同伴“不要骗得太多,不要把卡里的钱都骗了”,到后来麻不不仁,胆子越来越大,最后锒铛入狱。

陈某某的故事是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典型,通过陈某某的故事,可揭露电信诈骗的手法,寻找被骗者共有的弱点,为全社会做好防范电信诈骗提供参考!
01 “失意”成为入行的借口

陈某某出生在农村家庭,自小学习成绩优秀,是家人的骄傲。大学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和妻子回老家创业,发展得很不错。

过了一年后,一远房亲戚称有渠道买到经济适用房,陈某某发动亲友凑了27.6万元给他,谁知该亲戚卷款跑路了,陈某某因此欠下一屁股债。失意的陈某某迫于生活压力,决定铤而走险。

“第一个小孩当时差不多出生,生活压力很大,而且别人又催还钱。”陈某某说,他的同行都是年轻人,心态浮躁,想着在短时间内赚大钱。“他们觉得做这个轻松,随便在网上就可以买到相关资料,且都是通过电话网络联系的,大家互相不认识,觉得比较安全。”们与陈某某相似,有些学过知识,有些懂得网络,想着轻松挣快钱,“失意”的借口,让不少人陷入电信诈骗的泥潭。

02行骗者与受骗者的心理战
加入团伙后,陈某某被安排从最简单的接听电话做起。他跟着一名“师傅”学习,在一旁观察如何与被骗事主聊天,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被骗事主的信任。
陈某某专门研究的是中奖信息诈骗,告诉被骗者被抽中为幸运观众,可以免费获得价值昂贵的电子产品。
“利用被骗者的贪心,引诱被骗者转账一定数额的个人所得税等等。”在陈某某看来,诈骗其实就是一次双方之间的“心理战”。
在观察“师傅”打电话一个月后,他尝试了第一次行骗。“由于我说话不够肯定,基本是没人相信。”陈某某说,此时,销售经历给了他启发。
他开始编制各种理由,获得被骗者的信任,并很快尝到了甜头。那次,被骗事主是个不够坚定的“理想对象”,起初他也怀疑陈某某,但又不愿意放弃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陈某某抓住事主反复不定的心理,杜撰了不同的借口,最终“攻破”事主的防线。
被骗事主向陈某某的账户汇了1000元,陈某某分得800元。起初,每当看到一些受骗者家破人亡的消息时,陈某某还会好心地提醒同伴“不要骗得太多,不要把卡里的钱都骗了”。陈某某曾经在被骗的初中女生的哀求下,将得手的2000元又悉数还给女孩。
“后来麻木了。”陈某某在诈骗的路上越陷越深。

03“工具”均从网上购买

不久,团队“老板”因违法被抓。

已尝到甜头的陈某某开始组建自己的诈骗团队。他自学网页制作,制作了用于行骗的假网页。他在网上找到负责售卖电话号码的人、负责接电话的客服以及专门取款的人。购买好电话号码,陈某某将号码和事先编制好的中奖信息发给在网上找好的“量商”。

所谓“量商”,就是发送信息的中介,由他们将中奖信息发送给这些电话号码的机主。“量商”发送1万个电话号码收费1200元。只要有一个机主上当,这1200元很快就会赚回来。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正是不少人走上电信诈骗的原因所在。

为躲避追查,陈某某基本不会自己露面。一张电话卡只使用一次,打完一个行骗电话后,他们会马上丢弃,而用来接收被骗者汇款的银行卡也是在网上购买的。“这些卡都是在网上买的,一般带优盾的银行卡要3000多元一张,不带优盾的一套5张,3000元到4000元不等。”

所有的“工具”几乎都是在网上购买的。一些事主以为真的中奖了,打电话询问时,陈某某会安排另外的客服,一对一引事主进入“套路”。如果事主相信了,客服会指导事主将款项打到一个指定账户,负责取钱的人会马上将卡里的钱取出。

04“侥幸心理”是致命的缺陷

“我自己也收到过这样的中奖信息,我都不相信,难道还会有人相信吗?”陈某科说,他也曾收到过类似的中奖信息,但被他马上删除,觉得发信息的人很傻。但深入到这行后,他发现,被骗者的“侥幸心理”是致命的缺陷。

“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可以‘拿小钱博大钱’,例如花几百元就可以返现、得到苹果手机、手提电脑等贵重的电子产品,即使这几百块被骗了也无所谓。但他们没想到,一旦几百元汇出去了,他们就已经陷入了行骗者的圈套中,接下来就会被骗更多的钱,到后来受骗者为了拿回之前汇出去的钱,又会上当再继续汇钱,就这样一步步被吃牢。”陈某某说。

或许到现在你还觉得自己还算聪明,不会被骗。
但,那些被骗的人,都是笨的人吗?
不,很多上当受骗的人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
被骗了,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因为骗子是团伙作案,且具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
诈骗,远远比我们想象中高级得多,也可怕得多,许多看似能够轻易识破的,你觉得很幼稚的诈骗手段,却被犯罪分子屡试不爽,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骗子利用了人类两大心理软肋——贪婪和恐惧

最后,记住

“96110”

是全国反诈预警专线电话

这个号码来电

请一定要接听!

“12381”

是涉诈预警劝阻短信

如您收到这个号码的预警短信

一定要看!

全民反诈

需要您的共同参与

原标题:【防骗课堂】骗子自述:就是利用了受害人两大心理软肋——贪婪和恐惧

【文章来源:平安范县,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特此鸣谢!】

告诉你骗局的公众号:巴蜀反诈

反传防骗,我们一路同行!

多一人转发,少一人被骗,爆料,咨询请添加微信号:LJZX315777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