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对“假权威”诈骗要辟谣示警,更要严惩

2023年6月18日 评论 1

李旭反传防骗团队,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
自称“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组织线上会议宣扬“能帮助每个市县获得10到100亿元政府补贴资金”;伪造财政部发行金融债券图片,在社交平台传播;假冒国铁集团,利用App程序发布虚假理财项目……近日,“假权威”诈骗再次冒头,相关部门和企业及时发布“防诈”声明,提醒社会公众谨防上当受骗。

从以往高发的“冒充公检法”到疫情期间冒充防疫流调部门,再到假借产业扶贫项目施骗等,“假权威”诈骗“紧跟热点”、巧设话术,虚张声势的骗局环环相扣,无一例外地盯准了人们信任权威部门的心理。

针对“假权威”诈骗,有关方面及时辟谣以正视听值得点赞,也反映出相关部门对网络虚假信息的发现力和反应力有了极大提升。但与此同时也要指出,澄清谣言只是第一步,针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严惩必须及时跟进。
要开展循线深挖,加强全链条打击整治。“假权威”诈骗案既让受骗者“钱袋子”受损、安全感大打折扣,还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政府部门的名誉和公信力。从法律角度讲,这些行为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诈骗罪等多项罪名,性质恶劣,理应从严查处、形成震慑。
因此要及时受理举报,根据线索并案侦查,全链条开展打击,加强公检法部门配合衔接,形成合力。此外,针对虚假网站、App等问题,还要有效净化网络环境,维护正常网络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同时,要深化政务公开,挤压行骗空间。“假权威”诈骗,与信息不对称有很大关系。群众对一些政策和政府部门工作并不了解但又无从查证,为不法分子挖空心思、制造骗局留下空间。此前某地破获的诈骗案中,嫌疑人就是利用“信息差”谎称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以帮助办理事业单位工作等名义实施诈骗。这也启示相关部门,全方位推进“阳光政府”建设不能“歇歇脚、松口气”,必须久久为功,针对群众关切,提高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效能,切实增强服务意识。

此外,社会各界和公众要保持清醒,克服浮躁心态。“那些教你挣钱的都是想挣你钱的”——群众总结出的这句话,很多时候是“话糙理不糙”。不管是个人还是地方政府部门、市场主体,都要把实事求是作为遵循,辨伪求真、举一反三,不给诈骗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此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员 鲁畅,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重要
通知






李旭反传防骗直播间
等你来撩
你想知道的反传、防骗知识
这里都有答案
快手、B站、知乎、微博、视频号同步直播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