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政府加大了打击传销力度,但传销经济邪教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异地拉人头传销猖獗,传统传销转战互联网,庞氏骗局、非法集资与传销手段交织,涉及地域广、人员多、危害大。打击传销任重而道远,反传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大家携起手来,狙击传销邪教的疯狂蔓延!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请关注反传销协会微信公众平台:lixufcxxh
在吐槽踢足球不如人家导演的同时,别忘了我们很多企业拍广告也不如人家门将,在市场指标压迫下不去想创意、雕琢文案,却将品牌形象交给洗脑广告,这是一种悲哀!
“今年世界杯期间的一些电视广告,简直就是洗脑式广告,不仅影响看球的心情,‘打鸡血’式的喊口号也让人情绪焦躁。”近日,有球迷发出吐槽。世界杯期间,也是企业广告营销的好时机。然而,一些企业的广告引发了不少争议。(6月22日《工人日报》)
不论是欢笑、焦躁还是咆哮,暌违4年的世界杯点燃了民众的情绪,而那些洗脑式广告纷至沓来,却让火热的夏天多了一丝“凉凉”的味道。
“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找工作,上××直聘!升职、加薪……”,“××直聘”的广告中,一群求职者装扮成球迷模样,如同讨薪者一般举着横幅声嘶力竭地重复着口号式的广告语;
“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社区问答平台“×乎”的广告中,新生代演员刘昊然接连发问;
“为什么要先上×蜂窝”“旅游之前要先上×蜂窝”旅游平台,“×蜂窝”广告中,实力小生黄轩和唠叨的唐僧组合,也开启了语言轰炸模式。
这些广告中,每个人都像是服用了过量兴奋剂的复读机,蹭着世界杯的热度刮起了一阵“传销式”的龙卷风。都是些高端的知名企业,广告咋就如此粗陋呢?譬如“×乎”中很多用户以高格调和知识分子自居,但广告的呈现与其品牌定位却有云泥之别。这背后,或是因为生冷的市场指标压迫,使得企业放弃情怀与创意。
强扭的瓜不甜,但他们只想解渴!毕竟,本次世界杯中国企业可是豪掷了超8亿美元的费用,每一个十几秒的广告,都有上亿元在燃烧。所以但凡能让观众记住广告内容,能听到砸钱之后的回响,广告词哪怕粗鄙、低俗,企业也是乐意的。操刀“×乎”和“×蜂窝”本次世界杯广告的叶茂中对于骂声就感到“超级兴奋”,他觉得“客户的钱投在世界杯这个流量池里,有了巨大的反应,被人记住了,就比什么都值得。”
上世纪20年代的“靶子论”认为,媒介和大众之间是枪弹和靶子之间的关系:只要对准了扫射,大众只能照单全收。洗脑广告被一些企业奉若圭臬的理论依据或许正是源于此。譬如,连续10年被评为“十大恶俗广告”之首的“×白金”,在“今年过节不收礼”的洗脑广告中就畅销了20年。但如今时过境迁,这条路还能复制吗?
随着大众传播学研究深入,已证明“靶子论”过分夸大了传播效果,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要知道,网络传播中观众的心智也会进化,并非任人倾倒垃圾且没有自净能力的粪坑,对于落入下乘“洗脑式”营销,反感之余,用脚投票的能力和意识还是有的。而企业,重金砸出了受众口碑和好感度的下滑,何必呢?
广告追求市场化效果和尊重消费者的审美与情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本次世界杯上,扑出梅西点球的冰岛门将哈尔多松,作为导演拍摄的世界杯可口可乐广告,就赢得很大反响。在吐槽踢足球不如人家导演的同时,别忘了我们很多企业拍广告也不如人家门将,在市场指标压迫下不去想创意、雕琢文案,却将品牌形象交给洗脑广告,这是一种悲哀!
相关报道: 传销式“美容贷”陷阱:动手术顾客15天被洗脑一次
专家论点:综合施策 遏制洗脑式传销活动蔓延
警惕丨东阳警方捣毁传销模式电信诈骗团伙 以介绍工作或谈恋爱为由骗人入伙 通过洗脑将被骗者变成骗子
广西北海一天查获2个传销团伙 丈夫带妻子“洗脑”被抓
视频|女孩哭诉被妈骗去燕郊传销洗脑:不怕她被抓怕再骗人
视频:李旭组建反传销协会 揭秘传销组织洗脑套路
小编微信号二维码,长按
添加,举报咨询加我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9243484 010-87688211QQ:304441599 695069812微信:13261207360地址:北京丰台区地铁9号线郭公庄附近官网:www.fcxxh.org邮箱:13261207360@163.com公告: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