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骗丨微信慈善群称缴169元可分百万 号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联合基金会”却拿不出资质证明

2017年1月4日 评论 2

      虽然近年政府加大了打击传销力度,但传销经济邪教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异地拉人头传销猖獗,传统传销转战互联网,庞氏骗局、非法集资与传销手段交织,涉及地域广、人员多、危害大。打击传销任重而道远,反传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大家携起手来,狙击传销邪教的疯狂蔓延!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请关注反传销协会微信公众平台:lixufcxxh


关于谨防有人以“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联合基金会”名义进行诈骗活动的声明

近日,我局接到举报,反映有人通过一个名为“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群”的微信群吸收会员,声称只要缴纳169元会员费,就能得到400万元至600万元不等的“善款”,并称“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联合基金会”。经查,“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联合基金会”均未在民政部登记,涉嫌进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请广大公众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此类宣传和参与有关活动,并相互转告。我局将依法跟踪调查,欢迎知情者积极提供有关线索(举报邮箱:jbshzz@sina.com)。对于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中国社会组织网查询。
特此声明。
                 民政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

                      2017年1月3日
文字来源:民政部网站

  缴纳169元 坐分百万“善款”?

  最近两个月,市民戴先生的朋友加入了一个名为“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群”的微信群,该群组织者号称只要缴纳169元会员费,便能分得百万“善款”。眼看朋友一步步“入坑”被洗脑,戴先生只能干着急。近日,北京晨报记者以报名者身份联系到群主,发现他们对所有涉及“基金会”资质的问题均避而不答。且记者在中国社会组织网中也未找到该组织信息。对此,律师认为虚构事实收取钱财的行为已涉嫌诈骗,建议受害者向警方报案。

  好朋友上当 交169元会费

  日前,戴先生的朋友告诉他,只要加入一个名为“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群”的微信群,缴纳169元“会费”后,就能得到400万元至600万元不等的“善款”。戴先生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他曾提醒朋友该组织可能是诈骗传销团伙,也给朋友分析过其种种漏洞,但朋友仍深信不疑。“朋友加入这个群近两个月,两周前跟我说名额快满了,先交钱入会才有资格拿钱,还硬要拉我入群”。

  为了知道组织者是如何“洗脑”,几天前戴先生也入了该群。据他介绍,群内每天会推送一些视频和录音,其中录音以领导口吻称,该基金是“为了扶持中国劳苦大众,打造中产阶级”。戴先生也问过群主关于基金会的背景,但群主均拒绝回答,并告诉戴先生可以不信,但拿不到钱别后悔。“群里有人说,这钱来自于几百年前国人藏在国外的资产”。

  号称资质全 拿不出证明

  记者根据戴先生提供的线索联系到了一位群组织者,在表达自己愿意花钱入会后,对方表示可以先拉记者入群“学习”。记者看到,该群成员约有500人,来自全国各地,入会后还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及一张农业银行储蓄卡。据组织者称,这样的群还有几十个。戴先生告诉记者,每个群的组织者虽互有联系,但各自管理,“他们从各自收取的会费中得到提成”。

  记者发现该微信群每日不定时会有几位组织者发送各种录音和推送,内容均为讲述基金会来历,以及催促未入会者尽快交钱,并承诺可以拿到巨额“慈善款”。组织者称基金会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联合基金会”,由“财政部副部长李亚泽组织创办”,且红头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一应俱全。但当记者询问是否可以提供任何一项文件或信息时,群组织者却表示,“给你看资料文件,你也会怀疑是假的,不如你来南宁看看。”当记者继续追问“基金会”位于南宁的地址时,组织者便再无回复。

  记者通过国家财政部官方网站公示的领导信息,并未看到“李亚泽”的名字,而在国家民政部下属的中国社会组织网以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记者也未检索到相关记录。

  ■律师说法

  涉嫌诈骗或传销 建议受害者报警

  对此,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王泽民律师认为,“慈善基金会”只是一个噱头,该组织已涉嫌诈骗和传销。“如果他是以完全不存在的虚构事实不断收取他人钱财,就涉嫌诈骗,量刑根据金额大小、影响性、社会危害程度会有所不同。但如果在钱收到一定程度,还鼓励受害者发展下线,再从中牟利,那就可能是传销了。无论哪个性质,二者均属于违法行为”。

  王泽民律师表示,选择报警,是受害者保护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受害者在这个过程中需保留转账记录,以及对方虚构内容的过程,警察介入后,会对组织性质做一个判断,如果能作为刑事案件处理,经侦人员也能通过网络技术顺藤摸瓜找到犯罪嫌疑人。如果审查后认为不构成刑事犯罪,那么受害者也能对实际收款人进行起诉”。不过王律师也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双方交流全部在微信平台完成,找到主体是一大困境,因此也提醒微信使用者,在交流主体无法确认的时候,需注意个人隐私保护。(来源:北京晨报 田杰雄)

相关报道: 传销披上“民族资产解冻”新外衣 揭秘“民族大业”骗局
揭秘 | “民族大业”微信群洗脑 央视揭秘“民族资产解冻”骗局
曝光 | 央视[东方时空]曝光:神秘的“民族大业”资产解冻骗局
案件 | 广东江门警方破获“民族大业”传销案 假称解冻帝王宝藏虚构“精准扶贫”项目敛财
“民族大业”资产解冻骗局,为何总能给老人洗脑? | 今日话题

更多了解,请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

进入论坛,还有猛料带给你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小编微信号二维码,长按
添加,举报咨询加我哟

联系我们
电话:010-87688211  010-69243484QQ:515082592  695069812微信:13910407259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地铁9号线郭公庄地铁站附近官网:www.fcxxh.org邮箱:13261207360@163.com公告: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